【人民城市·温情中国】“博”出发展新天地 共绘幸福“同心圆”
来源:网络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5-02-20 |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杨远帆的团队里,有和他并肩作战的校友吴毅龙★,有曾在马来西亚留学的王达开,还有在新加坡、英国留学7年的范珂溶、来自马达加斯加的中国科大硕士留学生王双卿,这群2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梦想而聚集在合肥★。

  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合肥★,这座快速崛起的城市,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在这里,人才不再是空洞的数字,而是城市发展的生动注脚;生态绿地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市民触手可及的美好★;基层综合治理不再是冰冷的政策,而是温暖人心的服务。

  “这里可是以前‘三不管’地方★,各类垃圾乱倒乱放★,居民来往都要捂着鼻子走★。★”面对这样的环境,王德海那时心里很着急。

  用百姓的方法,解决百姓的事情。2021年起,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开始实施“巷导计划★”★,从群众中选取53名党员★、志愿者★、商户成为★“巷导”,为辖区居民、商家提供多元化精准服务★,多层级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离京考察★,三天三地,在行程紧凑、内容务实的调研中思索中国式现代化前行方向;赴拉美“走亲访友”,11天时间密集出席近40场双多边活动,达成60多项合作文件★;对社会工作、供销合作社工作等作出重要指示;同各国各界人士保持友好联系……[详细]

  骆岗公园改造前后鸟瞰对比图★,左图为2013年,右图为2024年(央广网发 中科星图供图)

  作为当下合肥最火爆的网红打卡地,骆岗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占地12.7平方公里的绿地★,有1700多个足球场大小。在这里★,老机场那些昔日“时光印记”依然在“发光发热★”——航站楼★“变身”城市建设馆★、信标台成了美轮美奂的“小蘑菇”★、大机库改造成了颇有风格的艺术厅……老机场的回忆,在新的公园里无处不在★。

  合肥人对于骆岗机场有着特殊的感情。从1977年到2013年★,这座曾经安徽省唯一的国际机场见证了合肥发展的沧桑巨变。2013年5月,骆岗机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站在了转型和升级的十字路口,它的下步规划也牵动着合肥市民的心。

  ★“年轻人在这里奋斗,接孩子放学是大难题。★”陈娜说★,社区如今有10多位具有育儿知识技能的母亲成为了★“共享妈妈”。“我们不仅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还会带他们做手工★、阅读★、绘画、书法等★。★”

  杨远帆的公司位于蜀山园科创驿站科大站★,与中科大仅一路之隔★,大厦里除了入驻科大站的创新团队外,还有中科大牵头组建的安徽应用数学中心等多家企业★。★“蜀山区用购、租等市场化的方式,将辖区内的优质空间进行改造,腾给有潜力的科创企业。”蜀山科创集团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重视高新技术企业,更重视未来科技之星的孵化★。”

  方寸之间★,幸福满满★。如今★,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像珍珠般散落在合肥的街头巷尾★,成为了有温度的城市地标★。★“我们要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等进一步来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推进城市绿地共享★,将更多的绿地建在百姓身边★。★”合肥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家住合肥市包河区骆岗街道滨水湾小区的82岁老人李开炳,是当年骆岗机场的建设者★。“当年没有大型机械,完全靠人力,用小车推,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建设起来的。”

  “现在我身边选择留在合肥发展的人越来越多了。”在合肥生活多年的杨远帆,对这座城市的★“成长性”和归属感感触最深:合肥不仅给了像他这样的初创者更多成长机会,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落地生根”。

  ★“机场刚停运那会★,我总担心会把灯塔★、候机大厅这样的老建筑拆了。那样,大家的回忆也就没了。★”李开炳告诉记者★,由于住的近,他几乎每天都要去骆岗机场里转一圈★,就像去看望一位老友。

  人才流向预见城市未来,城市未来吸引人才汇聚。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合肥累计吸纳高校毕业生超过110万人。《2024年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中,合肥成功入选“人才友好型城市★”“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榜单★。

  一张A4大小的“手撕钢★”,就要400元。因为工艺控制难度大★,以前我国只能依赖进口。2020年,太钢团队成功研发出0.015毫米超薄“手撕钢★”★,打破了世界纪录。[详细]

  想起初来乍到时的情景,杨远帆仍然感慨万千★:★“当时★,只是听说这里的科技创新氛围浓厚,就决定来试试★。没想到,这一试★,就让我爱上了这里。★”

  秋夜,树影婆娑★,凉风习习,家住合肥市同安街道王大郢社区的王德海像往常一样在小区边的公园遛弯。

  今年50多岁的贾永美是合肥市庐阳区逍遥津街道的一名“巷导”志愿者★。★“我年轻的时候在这一片当过辅警★,对这片的情况,我★‘门儿清★’。★”说起自己负责区域的情况,贾永美如数家珍★。

  开园第一天,李开炳特意约着几位当年参与机场建设的老同事一起来逛。“看到这些老建筑都在,而且还成了公园的标志★,让我感受到了亲切和温暖。”李开炳颇有感触。

  ★“驿站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很近★,对于在校生而言很方便,入驻之后,驿站还减免了一年租金,科大硅谷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创业支持。”杨远帆说★,★“在我们经营管理方面遇到难题的时候,驿站总是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这里这里……”每天下午3时45分★,合肥市蜀山区蜀麓苑社区的陈娜都会穿上★“共享妈妈”志愿服务队的马甲出现在校门口。除了接上自己的孩子外,她还是其他5名孩子们的“共享妈妈★”★。

  近年来,合肥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拓宽渠道、创新形式,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在全市小区成立1957支志愿服务队★、1488支党员先锋队,常态化为小区居民提供幼儿看护★、上门送餐、便民理发、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真正做到让群众所盼“有始至终”,让群众意见★“落地有声★”。

  “合肥很适合我。★”这是一句在采访中不断被杨远帆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级力学系博士生,2022年他入驻“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创驿站科大站开始创业。

  ★“我们平时有什么问题就直接联系他。”王旭是勤劳巷巷口一家美食店的负责人,聊到★“贾导”★,他满口赞誉★。★“比如,我们店铺前两天因为路口噪音影响顾客就餐体验感,我第一时间找到老贾,不到10分钟就帮我们把问题解决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开园至今,骆岗公园已举办科创类★、会展类★、体育赛事类★、休闲娱乐类等各类活动800余场★,接待超1600万人次游客。

  这样的暖心之举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目前我们70%的客户来自中科大的各学院部门机构。今年我们将拓展科技型企业市场★,用科学可视化技术助力企业科技研发成果多维度展示★。★”杨远帆说★。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

  “现在★,骆岗公园不仅在设备上给市民和游客提供便利★,而且在活动设置上力争做到‘周周有活动★,场场有亮点★’。★”合肥市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从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到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合肥★,让老百姓们的★“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2024年10月17日,习在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时指出★,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2023年,骆岗机场完成了华丽转身,成为了合肥城市中心的现代化生态公园。

  直到有一天,机场周边建起了围挡★。施工人员告诉他,骆岗机场改造开始了★。“听说这里要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建公园★。”李开炳说★,这样消息让他期待了很久★。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详细]

  逍遥津街道位于合肥老城区核心区域★,26条街巷交错,是典型的商住一体区域★。商户与居民户数大体相当,加之商圈道路★、管网不断升级改造★,矛盾纠纷和信访投诉一度频发。

  ★“作为青年科技人才,我们将牢记在合肥考察时对科技人员的谆谆教诲★:‘人生能有几回搏’★,勇于探索★、发掘,用自己力量去真正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杨远帆的语气充满自信和坚定★。

  ★“★‘巷导’都是从老百姓中来★,人熟★、地熟★、情况熟是★‘巷导’们最大的优势,让‘熟人’来做群众工作★,更让大家容易接受。”逍遥津街道九狮桥社区党委书记韩正琴解释说。

  虽然还是学生★,但杨远帆在两年多的创业时间里,和团队10多名年轻人一起,致力于将实验室内外的前沿科学成果以及国家大科学装置的科学原理用视频★、AR★、VR等视觉技术呈现出来,把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通过浅显易懂又极具美感的方式呈现★。

  杨远帆表示,合肥市政府从立项支持★、资金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了创业者很大的支持。同时,这里还汇聚了众多风险投资机构,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保障★。★“目前,我们的项目也已经进入了‘天使轮★’,我相信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好的。★”

  多年来,合肥始终把人才作为支撑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出了一系列暖心政策。“近者悦、远者来”★,实现了★“城★”与“人★”的“双向奔赴”。

  如果对每一座城市进行画像,你会给合肥贴上一个什么样的★“标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1级力学系博士生杨远帆眼里★,合肥不仅有★“科气★”还十足“客气”★。

  2024年是习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5周年。5年来★,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厚植为民情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人与城双向奔赴,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央广联动上海等10地党委网信办策划推出“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主题活动,记者沿着习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的足迹★,走进城市深处★,访街巷看变化★,带您共同见证各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展现的万千气象★。

  引才、用才,更要留才。学校给了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很好的平台,而合肥的创业环境★、创业政策更让这群年轻人在创新之路没有后顾之忧,助力他们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科技成果。

  2024“合肥请你来”高校毕业生现场对接会(央广网发 合肥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统计,“巷导计划”实施以来,成功化解商圈矛盾纠纷210多起,物业领域投诉信访从每月40余件下降到个位数。

  “现在我们在自家楼下就可以休闲健身、欣赏美景★,心里美滋滋的。”王德海脸上洋溢着满足。

  “贾巷导员,一大早又开始忙碌了?”早上7时刚过,不少刚开门的商户就看到了他们熟悉的“身影★”。

  “能不能把‘垃圾场’变成一个小公园?”这样的呼声在群众中越来越强烈。2023年3月,社区通过实地勘察、民意调查等,编制了口袋公园设计方案★。半年时间,一个占地约95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投入了使用★。